服務熱線
17701039158
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在材料科學的微觀世界探索中,在生物學的細胞結構研究里,在醫學的病理分析以及工業的質量檢測領域,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自20世紀30年代誕生以來,這項技術不斷革新,從最初僅能在實驗室使用的精密設備,逐漸發展成為覆蓋多個科學領域的重要工具。如今,掃描電鏡主要分為臺式和落地式兩大類,面對這兩種選擇,不少科研人員和企業采購者都會陷入糾結。今天,我們就從多個關鍵維度進行對比,為你選出合適的掃描電鏡提供參考。臺式掃描電鏡與落地式掃描電鏡探測器:滿足基礎需求vs適配...
在光學玻璃、電子顯示屏、精密儀器制造等領域,玻璃表面質量直接影響產品的光學性能和使用壽命。Sensofar共聚焦白光干涉儀作為先進的三維表面形貌測量設備,憑借其獨特的多技術融合優勢,為玻璃表面質量檢測提供了高精度、非接觸式的解決方案。一、核心技術優勢Sensofar設備創新性地整合了共聚焦顯微鏡、白光干涉儀和相位差干涉三大技術,通過智能軟件實現無縫切換:1.白光干涉模式:針對玻璃等光滑表面(如光學鏡片、手機蓋板),提供納米級垂直分辨率,可精確測量表面粗糙度Ra值至0.1nm級...
什么是真正的面測量系統?傳統的測量方式往往局限于點或線掃描,這可能導致數據不全面或效率低下。Smart2則不同,它是一款真正的面測量系統。這意味著它能一次性對整個區域進行成像,確保X和Y方向上的橫向分辨率始終一致。無論您的樣品形狀如何復雜,Smart2都能提供均勻、高精度的圖像,大幅提升檢測可靠性和速度。告別零散的點線掃描,迎接全面覆蓋的智能新時代!強大功能,一機多用面對多樣化的樣品特征,單一技術往往力不從心。Smart2創新性地在同一個測量頭中整合了三種先進技術:Ai多焦面...
在透射電子顯微鏡(TEM)和掃描電鏡(SEM)的高分辨率成像領域,樣品制備是決定成像成敗的首要環節。美國RMC超薄切片機作為全球頂尖的制樣設備,其核心價值在于能夠將生物、材料等樣品精準地切割成厚度僅為納米級(通常50-100納米)的超薄切片。它的使用特點集中體現了精度、高度穩定與人性化設計的融合,是獲取高質量電鏡圖像的基石。一、核心特點:納米級進給與杰出的切割精度美國RMC超薄切片機最杰出的特點是其機械系統的精度。它通過精密的微進給機制,能夠實現納米級(通常1-10納米)的厚...
永新顯微鏡通過多類型產品適配教學與科研場景,以模塊化設計、高分辨率成像、人性化操作及多模態成像技術為核心,滿足從基礎教學到前沿科研的全場景生物觀察需求。以下從產品類型、性能特點及應用場景三方面展開分析:一、產品類型覆蓋全場景需求永新顯微鏡針對教學與科研的不同需求,推出多類型產品:教學專用型NIB610倒置生物顯微鏡:專為教學設計,操作旋鈕大且防滑,機身高度適配學生坐姿,刻度標識清晰,降低操作難度。其成像清晰穩定,低倍下可觀察植物細胞壁、動物細胞膜等基礎結構,高倍下可分辨線粒體...
在精密制造、材料研發、電子元件等領域,高效、精準的檢測技術是保障產品質量與研發進度的關鍵。面對不同場景下的測量需求——無論是追求極速數據采集,還是需要大視野覆蓋,亦或是適配自動化生產線,Sensofar始終以技術創新為核心,打造出四大系列高性能檢測設備,滿足行業多樣化需求。01Slynx2:多技術融合,效率再升級作為高效檢測的代表,Slynx2創新性地整合了三種核心測量技術:干涉技術、共聚焦技術與AI多焦面疊加技術。這三種技術并非簡單疊加,而是形成“速度遞進”的協作模式——后...
分辨率的革命:為何電子能超越光的極限?談論顯微鏡時,人們常聚焦“放大倍率”,但真正決定觀測能力的核心是分辨率——即區分兩個相鄰點的最小距離。就像在夜色中辨認汽車,最初只能看到一團光暈,直到距離足夠近,才能分清兩個獨立的車燈,這個“分清”的臨界點,便是分辨率的體現。圖光譜示意圖1873年,物理學家恩斯特?阿貝提出,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受限于光的波長和物鏡數值孔徑。這意味著,成像“工具”的波長越短,能觀測的結構就越精細。而可見光400-700納米的波長,讓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難以突破...
在精密制造、半導體研發、光學元件檢測等領域,微米甚至納米級的表面形貌、厚度差異都可能直接影響產品性能。如何對這些微觀特征實現快速、精準的測量?Sensofar共聚焦白光干涉儀憑借“共聚焦+白光干涉”的復合技術,成為兼顧效率與精度的“測量利器”,且操作流程簡單直觀,即使是新手也能快速掌握。一、原理:雙技術融合,精準捕捉微觀細節Sensofar共聚焦白光干涉儀的核心優勢在于“共聚焦顯微鏡”與“白光干涉儀”的協同工作。共聚焦技術通過點光源照明樣品表面,并利用針孔濾除焦平面以外的雜散...